从“三头在外”,到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中国光伏华丽“转身”!

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行业表现如何?来看一组数据:

均超过30%——这是上半年,全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的成绩;

 

同比增长近20%——这是上半年光伏组件出口量增长的情况。

《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指出,中国建成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高效晶体硅、钙钛矿等光伏电池技术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量产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5%。

从原材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到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中国光伏何以成功“转身”?

产量产能,世界前列

       ——上半年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比例增长;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

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制造端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均实现高比例增长。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30%,光伏组件出口量同比增长近20%。

其中,在多晶硅环节,上半年全国产量达106万吨,同比增长74.9%;硅片、晶硅电池、晶硅组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58.6%、38.1%、32.8%。出口方面,上半年全国硅片出口量达到了38.3GW;组件出口量达到129.2GW,同比增长19.7%。

再看下游,光伏应用市场继续扩大,也为光伏产品产量增长提供了机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49.6GW,工商业新增装机37.03GW,户用光伏新增装机15.85GW。

“目前,中国在光伏电池、组件、硅片等多个环节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光伏企业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加强自主研发、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推动中国光伏产量和产能居于世界前列,光伏产业链多环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刘译阳说。

技术领先,产品过硬

  ——2023年,电池片环节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均为中国企业,总产能占据全球总产能的66%

 

“多年来,中国的光伏企业在电池技术上不断创新,推动了多种高效电池技术研发和应用,并成功推动其大规模产业化。”刘译阳告诉记者,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伴随中国光伏企业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崭露头角,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HJT(异质结)等高效电池技术也逐步走向商业化应用。“2023年,电池片环节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均为中国企业,总产能达到681.2吉瓦,占据了全球总产能的66%。”刘译阳说。

积极调整,布局全球

  ——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海外市场,创造更多新的应用场景

历经十余年发展,如今,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指出,十年来,中国向全球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推动新能源技术快速迭代,有力促进全球风电、光伏成本大幅下降。此外,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的装机规模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是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最大的贡献者。

行业技术愈发成熟、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的同时,中国光伏行业也迎来新的挑战。采访中,不少光伏行业从业者表示,当前全球光伏行业进入景气发展周期,企业仍有较高扩产积极性,但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激烈、部分地区出口受阻、市场供需略有失衡等问题也随之涌现。

如何破局?一些头部企业选择加大技改投入,力争降成本、保利润、提效率;一些企业转向寻求新的需求增长点,拓展全球化布局,分散市场风险。今年以来,协鑫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企业纷纷宣布在中东地区开展光伏相关项目,部分企业通过协助海外客户实现光伏产业链本地化发展等手段,加快“走出去”。

在刘译阳看来,目前光伏市场虽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但行业依然有能力、有信心穿越周期。“光伏企业仍要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高效技术和先进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应进一步推进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推动中外在光伏产品碳足迹方法论上的互认,继续拓宽光伏产品市场。未来,还应努力推动光伏行业智能化升级,创造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刘译阳说。